欢迎来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部!
教学动态
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探索合力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01 11:26:23 来源:体育部


(2021年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高校作为文化发源地、传承地,更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现代体育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认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学校从民族文化育人和体育教育教学的本质出发,把民族工作有机融合到体育教育中,通过育人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突破了体育教育教学中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团结精神的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三大问题如何有机融合这一瓶颈问题,解决了提高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育人培养实效的难题。

  一、寓“道”于“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规划和推进教学改革中,突出文化精神方面的教育功能,树立将体育文化与技术技能合二为一的全新观念,形成“以文化为先导、以技能为基础、以健康为根本、以普及为方法、以实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路,建立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运动竞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等为主要形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体育教学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体育教育教学身心育人的目标。

  二、全过程设计,创新课程体系

  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机制、创新体系,在计划安排、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运行环节、考评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规范了体育教育教学。

  在计划安排上,一是在课堂中融入民族文化导论模块,每门课程安排4学时的理论课程,进行相关项目的民族文化解读,传统文化礼仪传授,历史沿革介绍、体育理论考核。二是在全校学生中建设并推广校本体育项目。

  在内容设计上,实施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群,开设了毽球(毽球、快乐毽球、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武术(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拳操、功夫扇、太极推手),龙舟,花式跳绳,地掷球,运动推拿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课程内容设置上基本包括文化导论、专项技战术、身体素质、校本项目、课外活动、学习表现等模块。

  在运行环节上,一是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运动技能培养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每次体育课安排30分钟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毽球”校本项目的练习。三是注重教育教学的课外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四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与指导。

  在考评方式上,一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将学生平时出勤率、进步能力、努力程度、对课程重视程度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二是将晨练、课外活动运动参与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同时校本特色项目“健身毽球”列入学生学业考核。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考试列入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范围。

  在保障措施上,一是编写民族传统体育专项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试题库和经典图片与影视库。二是配备教学和训练器材,建造了龙舟码头、毽球馆等专用场馆。三是强化科学化教学管理,建立标准化网上理论考试系统、体育管理综合系统、学生综合查询系统等。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国家队教练,培养国际级、国家级裁判。五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体育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建立学期前、学期中、学期后的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形成教学质量检查、反馈、整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全方位融合,构建实践育人“四课堂”

  在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形成了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运动竞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等为主要形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合力育人模式。

  1、改革和创新体育教育教学“第一课堂”,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引入课堂

  以“文化”为先导,在全校学生中普及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挖掘传统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龙舟下水仪式,开展了一系列的龙舟文化建设:(1)开展龙文化、龙舟文化、龙舟精神的教育宣传活动,制作30块宣传展板。(2)举办龙舟文化知识竞赛,全校参与的学生达1000余人。(3)举行龙舟队队标网上征集活动,征集活动获得100余幅作品。举行毽球队队标、毽球运动口号的征集活动,开设“毽球运动与民族传统文化”讲座,成立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

  通过文化建设,将龙舟、毽球等民族传统项目所赋予的独特文化和精神融入体育课堂,将普及传统体育文化、提高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具有特色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风气形成,树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大无畏精神。

  2、打造和完善“第二课堂”,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

  将晨练、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之中,制定晨练和课外活动办法;在特色项目推广上,将“健身毽球”列入学生学业考核;在学生能力提升上,建设龙舟、毽球、花绳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社团,创编民族传统表演节目;在资源开发上,依托龙舟、毽球市级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毽球工作室”等网络媒介,提供传统文化历史、视频、图片、技战术分析等学习资料,如“毽球工作室”现有用户数12210人,视频4365条,播放次数达300多万,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锻炼、技术学习与文化建设、身体锻炼与意志提高、文化学习与品德培养、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培养路径,让学生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凝聚和团结民族感情,培养体育精神,促进民族学生共同成长。

  3、开辟“第三课堂”,在全校范围打造民族传统项目运动队实践平台

  建立在学生体育活动中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的特色运动队,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综合素质。学校的龙舟、毽球队还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单项比赛乃至世界性重要赛事,竞赛成绩突出。例如毽球队获得匈牙利毽球公开赛季军、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团体三等奖;龙舟队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6项团体三等奖、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直道竞速500米冠军,并授予学校“校长奖”等。

  4、培育“第四课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通过龙舟、毽球队队标设计竞赛、口号征集活动、龙舟、毽球文化知识竞赛、龙舟、毽球文化摄影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龙舟、毽球文化的教育内涵和层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与此同时,端午节赛龙舟体验民俗文化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累计达到40000余人次。每年举办的“千人百队”毽球赛,全校参赛的学生近2500多人。通过文化进行育人,《龙舟校园文化建设》被上海市教委评为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四、守正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传统文化特色,以民族文化融入为切入点,采取多元化、分层次、启发式、网络辅助等教学方法,实现由传授型向引导型、由形式型向实效型、由枯燥型向快乐型的转变,通过体验—探索—感悟—提高—巩固等过程逐步地深入,让学生能够在健身锻炼的过程中,领悟背后的民族精神。

  1、多元化教学。一方面将龙舟、毽球、花绳、太极拳、太极剑、功夫扇、武术拳操、太极推手等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转播动作要领以及背后的文化,如利用影片资料、影视资料等等,同时让学生相互“切磋”、小组互助等方式,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领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

  2、分层次教学。一是通过将不同的动作,进行难度的分级,由易入深,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得学生形成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二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加以辅导,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结合民族体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在教学中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抓住学生注意力、关注点,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来意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4、网络辅助教学。借助龙舟、毽球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中所建立的网络平台,链接中国毽球协会、中国龙舟协会网站,提供给学生文字,音乐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现场教学与互联网的自主教学的互补,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相关的理论,还可以取得专业人士的示范音频以及视频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新点

  1、育人理念创新

  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要有抓手,不能停留在表面,重在育人,重在思想。把民族工作有机融合到体育教育中,树立体育文化与技术技能合二为一的全新观念,明确体育教育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更在于民族内在文化的弘扬,人文素养的提升。体育教育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宽项目的育人价值和发展空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解决了提高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育人培养实效的难题。

  2、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

  明确课程定位,整合教学资源,首先在计划安排上进行总体规划,设置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其次优化运行环节,实行三段式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再次创新考评机制,建立晨练、课外活动、出勤率、进步能力、努力程度、理论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指标,并将校本项目“健身毽球”列入学生学业考核;最后完善保障机制,整合资源,配备专门的场馆与设施,强化科学化教学管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

  3、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

  全方位融合,构建实践育人“四课堂”。改革和创新“第一课堂”,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引入课堂。打造和完善“第二课堂”,从“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学生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凝聚和团结民族感情,培养体育精神,促进民族学生共同成长。开辟“第三课堂”,在全校范围打造民族传统项目运动队实践平台,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综合素质。培育“第四课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4、方法手段创新

  以民族文化融入为切入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教学,将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背后的文化展示给学生;通过分层次教学,由易入深,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形成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通过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抓住学生注意力、关注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借助资料、图片、影视、课件等形式,运用互联网和现代“声光电”技术手段,为学生创投一个形象化、立体感和具有吸引力的情景教学和模拟平台。

  六、相关衍生成果

  1、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2014年)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学校(2013年)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舟与赛艇分会突出贡献院校(2012年)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龙舟分会优秀院校(2016年)

  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2009年)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舟与赛艇分会副主席单位(2007年)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副主席单位(2010年)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主席单位(2010年)

  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0年)

  上海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2014年)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教育先锋号(2014年)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优秀组织奖、优秀赛区奖(2009-2011年)

  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先进集体民众奖(2012年)

  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先进单位(2014年)

  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学校(2015年)

  2、个人荣誉称号

  国际大学生龙舟联合会副主席(2017年)

  中国毽球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15年)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副主席(2015年)

  国际级毽球裁判员(2014、2017年)

  国家级毽球裁判员(2017年)

  国家级跳绳裁判员(2016年)

  高级A级龙舟教练员、裁判员(2009年)

  第六届上海市督学(2013年)

  第六届上海市特约教育督导员(2013年)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10年)

  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

  3、教学科研成果

  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

  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校优秀教学奖三等奖(2011年)

  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

  《毽球》,上海市精品课程(2014年)

  《龙舟》,上海市精品课程(2012年)

  《大学武术》,校重点课程(2014年)

  《毽球课程思政》,上海市教改项目(2017年)

  《选课制框架下体育通识教育实践研究》,校教改项目(2015年)

  《大学体育导师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校教改项目(2016年)

  《现代大学体育教育教程》,教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年)

  《毽球运动实战(基础篇)》,专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传统武术发展与创新的多视野探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

  《大学生户外拓展安全管理与健康教育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年)

  《龙舟“开放式”划桨技术》,专利,沪作登字-2014-A-00183882(2014年)

  横向项目(进校经费83.733万元):

  《“校社联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毽球项目活动》进校经费:5万元(2017年)

  《龙舟技战术培训》进校经费:1.2万元(2018年)

  《龙舟赛事运作培训》进校经费:0.6万元(2018年)

  《“校社联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毽球推广活动》进校经费:5万元(2018年)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男、女队)项目训练、参赛》进校经费:45万元(2019年)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男、女队)项目训练、参赛》进校经费:24.833万元(2019年)

  《龙舟技战术培训》进校经费:2.1万元(2019年)

  纵向项目:

  《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项目(2012年)

  《课程思政背景下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2019年)

  《大学体育生命教育拓展课程的设计与探索》,上海市教委课题(2015年)

  《上海市公共健身场所救助救护体系构建研究》上海市体育局课题(2015年)

  《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以毽球项目为例》,上海市教委课题(2011年)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学生人体成分的应用性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2011年)

  《户外拓展运动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2012年)

  《不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2013年)

  学术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毽球运动为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2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开展特色体育运动,《教育与职业》,2013

  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的现状及推广研究--以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为例,《体育时空》,2013

  以泰国藤球运动为视角对中国藤球赛事发展的设想与展望,《2013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2013

  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现代传承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8

  “体教结合”构建上海高校特色运动队的实证研究,《2012 Academic conference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2012

  Research on Applying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to Measure Students' Body Composition,《2012 Academic conference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2012

  Research on the Refrom of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to Quality Education,《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Symposium 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2012

  The Practical Study ofImproving Stud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rough Pluralistic EvaluationSystem,《2013 Four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2013

  The idea of intelligentmanagement of community residents physique health in the era of BigData-Sett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Applied Engineering Science》,2014

  Compare Research On TheCurrent Situation of Shuttlecock Sports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Shanxi and Shanghai,《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201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nny Sports Movement,《Education Research andReform》,201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Research on Developing Sunlight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earch andReform》,2017

  Blend National Cultureinto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Physical Education andSociety Management》,2018

  The Design of NationalTraditional Sports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Management Science》,2018

  Effects of Practicing YiJin Jing on the Dynamic Balanc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Management Science》,2018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Education,《Clauslus Scientific Press》,2020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and Forming Mechanism Of Sports Tourism Craze,《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oci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20

  4、人才培养(运动竞赛获奖)

  香港国际维多利亚龙舟赛暨“回归杯”大学生龙舟精英赛铜奖(2007年)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毽球男子三人赛、男子双人赛三等奖(2010年)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毽球女子双人季军(2012年)

  匈牙利毽球公开赛男子单人季军(2013年)

  第三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2000米环绕赛冠军(2012年)

  第四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500米直道竞速冠军(2013年)

  第四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2000米环绕赛亚军(2013年)

  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男子双人季军(2013年)

  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2000米环绕赛冠军(2014年)

  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200米、500米直道竞速亚军(2014年)

  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男子规定套路亚军(2014年)

  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男子500米直道竞速亚军(2015年)

  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男子2000米环绕赛季军(2015年)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女子三人赛三等奖(2015年)

  龙舟国际邀请赛200米直道竞速亚军(2016年)

  龙舟国际邀请赛200米直道竞速亚军(2017年)

  全国跳绳联赛30秒一带一单摇跳男子组、双人同步花样自选初级男子组、30秒间隔交叉单摇跳男子个人冠军(2017年)

  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大学甲组女子三人赛、混合双人赛亚军(2018年)

  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大学甲组女子双人赛、大学丙组男子规定套路赛、大学丙组女子规定套路赛季军(2018年)

  全国跳绳联赛车轮花样规定提高套路、规定基础套路、两人同步花样、个人花样自选冠军(2018年)

  全国跳绳锦标赛男子4*45秒交互绳接力、混合双人同步花样亚军(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项目毽球女子双人赛、毽球男子双人赛、毽球男子三人赛三等奖(2019年)

  中华龙舟大赛南京站青少年女子组500米直道赛季军(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混合大龙1000米、混合小龙500米、女子小龙500米、混合大龙500米、混合大龙800米、男子小龙500米三等奖(2019年)

  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大学甲组女子三人赛、大学女子花毽规定套路赛季军(2019年)

  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大学甲组女子双人赛、女子单人赛、混合双人赛亚军(2019年)

  上海市运动会男子器械冠军(2014年)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踢混合团体冠军(2014年)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女子功夫扇三等奖(2015年)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女子功夫扇三等奖(2016年)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女子功夫扇三等奖(2017年)

  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高校组)武术刀术比赛季军(2018年)

  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武术拳操比赛(高校组)季军(2019年)

  上海市大学生毽球锦标赛男子三人赛、女子三人赛、男子双人赛、女子双人赛、混合双人赛、男子单人花毽规定套路赛、女子单人花毽规定套路赛冠军(2019年)

  上海市大学生龙文化全能赛龙狮比赛舞龙自选高校组亚军(2019年)

  上海市大学生传统武术单黐手擂台赛单黐手冠军(2019年)

  七、应用情况

  1、受众面大:通过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导向的课程设置,逐步开设了龙舟、毽球、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拳操、功夫扇、花样跳绳、地掷球、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课程。十五年来开设近1000门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参与学习的学生达到34000余人次,“健身毽球”校本项目覆盖全校所有在籍12000余名学生,其中包括留学生。同时积极开展民俗校园文化建设,龙舟、毽球队队标应征作品达到100余件,其中一幅作品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确定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会标”,每年参与端午节龙舟赛的学生达到近2000名,参与“千人百队”毽球赛的学生近2500名,师生对龙舟、毽球运动的知晓率达100%,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和层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2、受益率高:多年来我校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始终保持在89%以上,远远超过教育部所规定的85%的指标。运动竞赛上龙舟队曾获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500米直道竞速冠军,2000米环绕赛亚军,被授予“校长奖”。毽球队曾获匈牙利毽球公开赛男子单人季军,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女子三人赛三等奖等重大奖项。80%的队员获得了校各类奖学金,众多队员被评为市、校三好学生及优秀毕业生。毽球队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比如夏令黎考取上海理工大学,柳士林考取上海电力大学,周宇考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唐丹莉考取公务员,谢一凡援疆服务,刘恒援藏服务。龙舟队姚惠明、陈之旸、徐黎、齐少瑜毕业留校任职。原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认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在探索合力育人模式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专项技能学习、体质健康促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为一体,符合体育教育的规律,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辐射面广:学校充分利用基地建设和分会的发展平台,先后举办上海市高校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全国学校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连续10年承办上海市大学生毽球锦标赛;沪上30余所高校相继借鉴与学习,并先后到浦东新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嘉定区、金山区等部分中小学校实地指导培训毽球运动的开展,指导培训龙舟运动的社区和企业已达50余家。龙舟毽球已经成为社会服务的培养基地。还先后与上海培生龙舟俱乐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浦东新区政府、曹路镇政府签订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主持完成曹路镇文化发展扶持项目《“校社联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毽球项目活动》,使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扩大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提升和增强了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4、认同度好: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增强了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了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功能,优秀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民族团结精神加以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探索合力育人过程中先后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2项、上海市思政课程1项、校重点课程6项,国家专利1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项、上海教委、体育局项目7项、横向项目7项,横向进校经费83.733万元,校教改项目3项,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优秀教学奖2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十篇。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0余项,市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10余项,运动队获得全国以上比赛前三名数十项。学生对体育课评教平均得分超过90分,连续多年名列全校前三名。学校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已经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分享到:
收藏 保存 打印 关闭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