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部!
教学动态
毽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01 11:24:32 来源:体育部

  一、模式探索的背景与实践目标:

  上海制定的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着眼于长远,聚焦“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为引领,在育人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每一位学子的健康成长。二工大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承担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实施基础教育的体育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作用,积极弘扬体育精神,打造特色体育文化,使广大学子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在锻炼中体验愉悦全面发展,在健身中感知幸福完善人格,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注入充沛的活力,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体育部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

  1、积极探索和建立以毽球群众体育活动为基础,毽球优秀团队为引领,毽球学生体育社团为拓展,毽球专项体育课程为核心的毽球特色运动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积极探索毽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迎接社会挑战能力。

  3、以毽球活动为载体,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教育窗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主要举措:

  1、开展毽球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2009年6月5日,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中国藤(毽)球协会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同时“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标志着我校毽球文化建设的开始。

  (1)注重毽球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开展毽球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宣传与毽球运动相关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2008年,体育部举行了毽球队队标、毽球运动口号的征集活动;从2009年起,面向学生多次开设“毽球运动与民族传统文化”讲座;组建了“毽球社”学生体育社团,在全校学生中普及毽球体育文化知识,挖掘了毽球运动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2)推进“健身毽球”校本项目开展。从2009年起,为引导更多的学生来到阳光下,融入大自然,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体育部在全校学生中推广“健身毽球”校本体育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课课练”和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练习”方法,使每个二工大的学生在校期间人人都会踢毽子、人人都能参加毽球体育活动,学校将学生“健身毽球”的达标情况列入学业考核。开展“健身毽球”校本项目,就是形成学校体育特色,让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学会一种科学健身的技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并伴随他的一生。

  (3)普及和开展毽球特色运动。2009年至2014年,学校连续举办了六届“千人百队”毽球比赛。学校通过毽球运动网站,公布了毽球运动竞赛规则,并在网上举行了“千人百队”毽球比赛启动仪式,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每一届比赛赛事启动后,体育部向全校各个班级分发了训练用毽子,校园内各班级举行了毽球比赛的预赛,每当课余时间,只见毽子飞舞,人影翩翩。各学院在预赛的基础上举行复赛,每个学院参赛队伍达100支以上,全校参赛的学生近2500多人。在全校毽球比赛的总决赛上,全校近百支队伍竞争男女单人“一枝独秀”、男女双人混合“二龙戏珠”、毽球团体接力比赛和三人团体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桂冠。

  2、开设毽球课程,建立毽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毽球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合格人才,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建设,一是将毽球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将毽球运动技能培养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毽球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2007年起,毽球运动被正式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制定了毽球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配备了完善的毽球教学设施,先后引进了原国家毽球队教练、毽球比赛全国冠军、国家级毽球裁判担任任课教师,每年有近10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毽球专项体育课程学习。

  3、建立毽球特色运动队,通过优秀运动团队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建立毽球特色运动队,使学生在接受毽球课程学习和毽球文化及精神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毽球竞赛这个更高的平台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目的。我校毽球特色运动队就是在艰苦的、严格的科学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磨练意志品质的比赛过程中,当获得成功时,学生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和获得胜利的艰辛,当受到挫折时,学生们体验着失败的磨练和对失败的思考,通过毽球竞赛锻炼了学生承受成功和失败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执教能力

  体育部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中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毽球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每年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了解毽球运动开展情况和毽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参加毽球高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技术和理论水平,为毽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目前学校有三名专职教练员从事毽球运动训练工作,四名教师从事毽球教学工作。

  5、注重科学研究,指导探索与实践的深入开展

  在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体育部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科研促训练”的思路,探索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了一支以教授为带头人,由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从毽球课程建设、毽球教材建设、毽球文化传播等多视角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训练、与人才的培养,体现了良好的指导价值。

  6、加强毽球文化传播,拓展辐射功能

  学校充分利用毽球基地和毽球分会的发展平台,2010年举办了有全市各高校60余人参加的“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开设了“毽球运动发展方向研究”的系列讲座,培养了一批毽球运动专项人才。在此基础上,2013年又举办了全市大中小学毽球教练员培训班。2010-2014年连续五年举办上海市大学生毽球比赛,进一步在全市高校推广毽球运动,将毽球体育文化建设辐射到全市各高校。与此同时,体育部先后选派教练员实地为浦东新区、普陀区、长宁区部分中小学培训毽球教练员与学生运动员,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员工普及毽球运动进行培训,使毽球运动逐步在全市得到普及和推广。

  三、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毽球课内外教学一体化成体系

  建立了毽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制定了毽球课程与教学大纲,编写了毽球运动专项教材,制作了毽球多媒体课件,规定了毽球考核技评的达标要求,做到考核科学规范,评价合理,编制了毽球课程考试试题库和经典毽球图片与影视库(附件1),配备了毽球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器材,建立了标准化网上理论考试系统、体育管理综合系统、学生综合查询系统,毽球课程网站等(附件2),形成了毽球课程体系。《毽球课程》2012年被立项为校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学校每学年开设毽球专项课程共有26个班级,学生选课人数达1000余人次。毽球课已经成为学生非常喜爱和竞相选择的一门体育课程,普遍得到学生高度评价(附件3)。学生通过毽球课程的教学,了解了毽球运动的特点、系统的学习了毽球技术,掌握了毽球运动技能,也体会了毽球运动愉悦人的身心所带来的快乐,成为学校开展毽球运动的骨干。2014年又首次开设了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选修课程,培养了首批学生毽球裁判员,为毽球运动的深入开展和赛事的承办积累了人才储备。

  2、校园文化建设上台阶

  随着毽球运动的开展,自2009年开始,学校通过毽球分会揭牌仪式,开展了毽球文化展览和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启动了“健身毽球”校本项目实施方案(附件4),开展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毽球竞赛活动,每年进行全校性的“千人百队”毽球赛(附件5),设计了毽球队标(附件6)。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逐步建立毽球文化品格,使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意识深入到师生心中。

  通过毽球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确定了主题:爱国家、爱学校、爱集体;形成了成果:参与“健身毽球”活动的学生每学年达到6000余名,是一项受众面大的校园体育活动;毽球运动与文化已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毽球文化建设被上海市教委评为2011年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创建优秀项目提名奖。

  开展毽球文化系列活动体现了毽球文化内涵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中形成了共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认同感。毽球运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普及与发展。毽球运动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合作精神的展示,而毽球文化活动凝聚了人心,促进了积极向上学校之“风”的形成,进而与学风、校风相结合,融入到了学校的育人氛围中,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了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

  3、训练竞赛获佳绩

  教练员认真负责,尽心尽职,以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队员训练积极性高涨,出勤率保持在95%以上,并能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教练组通过与队员的沟通及队员的训练日记,及时调整训练量与强度,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训练,增强了队员体魄,提高了运动技能,提升了队员的自信心,培养了队员积极进取的精神,使队员们具备了体育运动所需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性格,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得到发展,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校毽球队自建队以来,先后参加了国际、全国以及市级赛事并取得了骄人成绩(附件7、附件8):

  2009年12月,学校毽球队参加香港四角足毽国际邀请赛获得男双冠军,男团、女团季军;学校女子毽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获得毽球比赛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2010年5月校男女毽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获得男子双人、男子团体两个三等奖,校毽球队也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0年10月,校男女毽球队在上海市高校毽球比赛中双双荣获一等奖;

  2011年9月,学校毽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女子团体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2年9月,学校毽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得女子双人季军、女子团体第五名、男女混合双人第七名、女双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获奖积分达18分,超额完成大运会上海代表团所下达的任务,得到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为上海争光、为学校争得荣誉;

  2013年学校毽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匈牙利毽球公开赛,获得男子单人季军、男子团体第四名,得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优秀的团体,突出的竞赛成绩,通过在毽球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毽球队的风貌展示活动,为大学生树立了模范标杆形象。毽球队队员们的团结协作、拼搏精神、顽强斗志彰显了二工大人坚定理念、矢志奋斗的精神。这种学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学校的广大青年学子,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精神鼓舞和心灵启迪。

  随着学校毽球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成绩的取得,我校还当选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副主席单位,上海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主席单位。

  4、科学研究结硕果

  在毽球项目建设过程中,体育部注重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支以教授为带头人,由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附件9)

  (1)《毽球课程》被列为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2)完成上海市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体教结合”构建上海高校特色运动队的实证研究》、《上海毽球运动发展状况与推广》。

  (3)毽球运动训练与教学编入教材《大学体育》,在全校学生中使用。

  (4)出版专著《毽球—通往毽球之路》,并形成电子书。

  (5)《“体教结合”构建上海高校特色运动队的实证研究》、《我国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毽球运动为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开展特色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认定与防范》、《上海市毽球运动推广模式的研究与探讨》等多项成果发表于各类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获得多项不同等级的科研类奖项。

  5、师资队伍能力得提升

  在毽球运动的建设与开展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现有2名教师系原毽球国家队教练,有2名教师获得中国毽球协会颁发的毽球国家级裁判员证书(附件10),22名教师具有毽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教学、训练水平和执教能力。

  6、人才培养见成效

  校毽球队自2009年成立至今五年多来,队员已经连续换了三批,曾是校毽球队的队员约60余人,现役和已退役的队员都能把在毽球运动所形成的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取得丰硕成果:

  (1)80%的队员获得了校各类奖学金;

  (2)多名队员被评为市、校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成为创新实践活动的获奖人。

  (3)已完成学业的校毽球队队员,毕业就业率双双达到100%,不少原毽球运动队队员成为企业优先聘用的员工,应聘就业后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

  7、特色品牌促推广

  2010年4月,我校举办了首届上海市高校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来自本市23所50余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将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在全市高校得到推广,沪上现有十余所高校开设了毽球课程,组建了毽球特色运动队,并积极参加上海市高校毽球锦标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2013年又举办了全市大中小学毽球教练员培训班(附件11),成立了中小学毽球发展联盟。学校还与上海市体育局签订了共建上海市藤(毽)球队合作协议(附件12),为上海毽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日报》、《新闻晚报》、《中国体育报》、“上海科普网”、“上海体育网”等多家媒体曾对我校致力于毽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进行了报道,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附件13)。

分享到:
收藏 保存 打印 关闭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